2020.05.04 | 随便扯扯 | 19777 浏览 | 29 赞 | 26 条评论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1424 天前,最后修改于 1424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AI摘要:《后浪》演讲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代入感是导致两极分化的关键原因。演讲中强调了年轻人的选择和无惑,但现实中,我们可能并没有那么多选择,也没有那么不惑。演讲中的逻辑存在矛盾,被夸奖的成绩并非完全来自于我们,而是时代的红利。我们应该警惕夸奖,保持疑惑,与前辈、后辈共同面对时代的发展。青年节歌颂的是“青年”,而非特定一代。

Powered by AISummary and MoonShot Kimi Chat.

这个演讲 发布开始,今天几乎一天空闲的时间都在关注着周遭对它的评价——从朋友圈里、知乎 b 站上、虎嗅 36kr 上等等。一直想说点什么,整理整理思绪。

但即便整理过后,也依旧很乱,不知所言。只是赶着想在今天发出来,于是也不再深究了。


票圈被这个视频和其相关的文章轰炸了,周围小伙伴们的态度有些两极分化。在这其中,我发现,造成如此两极分化的关键原因是,“代入感”。

我想,演讲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给听者的代入感。

当我们看《后浪》时,我们究竟是哪个角色?是那个“值得认可、值得羡慕、值得尊敬”的后浪,那个“欣慰而羡慕着的”前浪,再或是那个曾经“一代不如一代”的后悔者?

赞美者往往代入了其中一个角色。而批评者往往在其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是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前浪”还是“后浪”,或是无法认同自己就是那个“翻涌潮汐”的后浪。

而我,很奇怪的。一方面,00 年边上的 90 后傻翠,姑且认同自己也算是“后浪”的一员吧;但另一方面,自己却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夸奖。


我总在想,会不会是我的问题。被夸奖反而会令自己警惕。

首先,为什么他会夸我,这件事对他有什么好处?

在这个角度上,B 站必然会夸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正是 B 站的基本盘与特色。年轻人意味着购买力,意味着充足的时间创作、观看与分享。也正是这样的必然性,让我时刻对这种夸赞抱有警惕——一定会说的话,我们往往叫做废话。

其次,我会考虑的是,我真的有“那么好”吗?

也许,我们并没有那么多“选择”的权力。

对于大多数人,我们可能只有选择去看谁生活的权力,毕竟那些舞台上发光的人,相比于总人群,还是太少了。

甚至,即使在舞台上发光放热者,又有多少能真正靠着热爱养活自己,支撑自己的责任?大多数只是在生活的夹缝中,用爱支撑起的副业。

也许,我们也没有那么“不惑”。

细细想来,自 1840 年开始,哪个三十年,不是“古之未有之大变局”?周遭的年轻人,无论多么热情,总会有所迷茫,迷茫于这个时代,也迷茫于个体自身的沉浮。

以及,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演讲中的一点逻辑是自相矛盾的:我们是没有办法,既“有选择”又“无惑”的

选择带来可能,而可能则必然带来疑惑——这也是为什么,看似光环耀眼的人,往往却过得更加痛苦,因为他们“有得选”。

另外,被夸奖的成绩,真的来自于我们吗?

我们能似所说的“被羡慕”、“被尊敬”,真的是因为我们特殊吗?不是的,没有哪代人是不同的,不同的只有环境。只是由于时代的红利,科技的进步,才能有这样日新月异的变化。

可是如果有一天这样的环境消退,“后浪”的“后浪”们,还能保持着这样的热情吗?

其实,也许我更喜欢那些说着“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喜欢他们从不同年龄,不同角度所给予的告诫与批评,喜欢那些或是忠告,或是单纯想搞你心态的,逆耳之言。

毕竟,他们年轻过,但我们没老过

当然,听不听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你老,但这场面,咱都没见识过。


今天的“后浪”是未来的“前浪”。

一方面,我不想成为“终成为恶龙”的骑士,批判着“一代不如一代”的前辈,却又成为了未来说着“一代不如一代”的中坚力量。

而另一方面,我却又希望未来时代的发展能彻底超过我们的想象,甚至超过我们的学习能力,超过我们的理解能力,让我们只能在后面喊着“太快了,太快了,有催人跑的感觉”,成为那个“固执的前辈”——这才说明,时代是在发展的。

或许,有疑惑是件好事,至少这说明我们有着不同的前路可以选择,可以站在十字路口,迷茫与彷徨。也希望我们能与前辈、后辈们,与时代一起,体会疑惑。

比方说,假设说,如果以后有了子女,要不要让他们看抖音、打游戏呢,看多少玩多少呢,这件事困扰我很久了。

于是我又想起余光中为我校百年校庆时所做的那篇《钟声说》:

江水不回头,而大江长在。

所有人都会老去,但我希望民族永远年轻。

这才是我认为的,真正的力量。

青年节所歌颂的不是“这代青年”,而只是“青年”。

只不过现在,恰好是我们,仅此而已。

本文链接:https://www.idealclover.top/archives/621/

本作品由 idealclover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文章, 视频, 学习, 朋友, 一代, 迷茫, 代入感, 夸奖

29

已有 26 条评论


取消回复
  1. Joseph
    Joseph 回复

    我觉得这个《后浪》很暴露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的阶级史观都白学了。这些个「后浪」,传承的不是五四那些年轻人,继承的是像蒲鲁东那样,维护资产阶级的偶然脱贫者、调和论者。
    且不说「后浪」应当是个敬辞,看了让人来气,视屏里面展示的年轻人就是小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没能力创造,没勇气斗争,看到现象畏惧将其上升至批判,最终演变成解构娱乐,在鲜衣怒马中摆出实现价值的样子,很难让人认同这样的年轻人是我们的未来。
    作为五四纪念,同样是避开矛盾,军警、工人、医护都是更好的题材,这样一部片子,我很难去接受,无论是处于我本身作为年轻人的立场,还是政治信仰。

    1. idealclover
      idealclover 回复

      怎么说呢 我们可能会以为现在和过去很不一样,但时代与人性一直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在现在过去,这里还是其他地方,底层的声音听不到是一个亘古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代或者几代就能解决的。不能因为这种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无法解决就当愤青,也不能就这么漠视这些问题。我大概是这个想法吧。

      1. Joseph
        Joseph 回复

        是的。只是我觉得主流媒体更应该从军警、工人、医护取材,作为青年节的宣传。
        还好,这一《后浪》 的问题很多人能够看到,这只是一部商业宣传片而已,而且效果卓著股价大涨,我也不是没有从中获利,但还是不赞同消费五四的行为。
        如果有一天,真正青年人的声音听不到了,我们也许会像大家讲的「白左」一样。
        这就是资本家掌握话语权的时代,想要改变也只能从改变资本家的下一代,或者是资本家把别人的下一代改造。

    2. 夏目
      夏目 回复

      后浪过得舒舒服服的想学啥学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不用去送外卖也不用去辛苦加班哪看的下什么阶级史观哪

      1. Joseph
        Joseph 回复

        是的,如果当真如此。
        可是自由选择的权利,多么奢侈。自认为能自由选择的人,其受限也良多,却为那些真正资产自由者张目;自知不自由的,多是生活堪忧,脱贫未久,压力之下亦无暇改变。这跟民国时期的民粹思想有何区别呢,连说辞都一样,都是大资本给小布尔乔亚发糖,用有限的自由去收买拉拢年轻人,这样就没人批判剥削了;至于下面的声音,是听不到的底层。
        如你所言,如果后浪是不用送外卖、不用辛苦加班(很多人连这样的权利都不具备)的年轻人,用主席的话讲,“以自己的感情来代替群众的感情”,“喜欢爬在群众头上发号施令,不深入群众,对阶级没有明确的爱和憎,只是站在当中,对劳动大众可怜,对地主无所谓”,对当年流血牺牲的那些年轻人来说实在是没有良心。

🤔关于我
翠翠 idealclover
Product Manager @ByteDance
南京大学 2016 级本科生
了解更多
🏠关于博客
基于 Typecho 博客框架
使用个人的 clover clover 主题